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清潔 COD 傳感器的核心目標是去除探頭表面(如光學窗口、電極、反應池)的污染物(如有機物殘留、生物膜、懸浮物、水垢等),避免影響檢測精度和設備壽命。選擇工具和試劑時需遵循 “溫和清潔、不損傷傳感器材質" 的原則,具體可按清潔場景和污染物類型分類,以下是詳細清單及使用說明:
一、基礎清潔工具(通用型,適用于日常輕度污染)
基礎工具主要用于物理擦拭、沖洗,避免污染物附著,適用于傳感器日常維護(如每次校準前、檢測間隙),所有工具需確保潔凈無雜質,防止二次污染。
工具名稱 | 用途說明 | 注意事項 |
軟毛刷(如尼龍毛刷、羊毛刷) | 刷洗探頭表面、反應池內壁的松散懸浮物(如泥沙、藻類),尤其適合有細小縫隙的部件(如流通式傳感器的流道) | 選擇刷毛柔軟、無掉毛的刷子,避免使用鋼絲刷、硬塑料刷,防止劃傷光學窗口(如紫外 COD 傳感器的石英玻璃)或電極表面 |
無絨軟布 / 鏡頭布 | 擦拭光學窗口(如紫外吸收法 COD 傳感器的發射 / 接收窗口)、電極表面的輕微油污或指紋,確保透光性 / 導電性 | 需使用專用鏡頭布(如相機鏡頭布)或醫用無絨布,禁止用普通紙巾(易殘留纖維)、粗糙抹布 |
一次性手套(丁腈 / 乳膠材質) | 清潔時佩戴,避免手部油脂、汗液污染傳感器表面,同時保護操作人員(若接觸試劑) | 優先選丁腈手套(耐化學性優于乳膠,且不易過敏),禁止徒手直接觸摸探頭核心部件 |
純水 / 去離子水 | 清潔后沖洗傳感器表面,去除殘留的污染物或試劑,避免試劑殘留影響后續檢測 | 禁止用自來水(含雜質、鈣鎂離子,易形成水垢),需確保水質電阻率≥10MΩ?cm(符合實驗室純水標準) |
注射器 / 洗瓶 | 用于精準沖洗傳感器的細小通道(如注射式 COD 傳感器的進樣口、反應池),或輔助純水沖洗 | 選擇無針頭的注射器(避免劃傷部件),洗瓶需專用,不混用其他溶液 |
二、針對性清潔試劑(適用于重度 / 頑固污染)
當傳感器表面出現生物膜(滑膩狀)、有機物硬垢、無機鹽沉積(如水垢) 時,需用化學試劑輔助清潔,但需嚴格匹配傳感器材質(如光學玻璃、PTFE、電極涂層),避免腐蝕。
試劑類型 | 適用污染物 | 使用方法 | 注意事項 |
中性洗滌劑(如 0.1%-0.5% 洗潔精溶液) | 輕度油污、有機物殘留(如檢測水樣中的油脂附著) | 用軟布蘸取稀釋后的洗滌劑,輕輕擦拭污染表面,再用純水撤底沖洗干凈,最后用軟布吸干水分 | 禁止使用含磨砂顆粒、強酸 / 堿性的洗滌劑(如洗衣粉、廚房重油污清潔劑),避免損傷光學窗口或電極 |
稀鹽酸 / 檸檬酸溶液(5%-10%) | 無機鹽沉積(如水垢、碳酸鈣 / 鎂附著,常見于高硬度水樣檢測后) | 將傳感器探頭(非電路部分)浸泡在溶液中 5-10 分鐘(或用棉簽蘸取溶液擦拭水垢處),待水垢溶解后,用純水反復沖洗,直至無殘留 | 1. 僅適用于耐酸材質(如石英玻璃、PTFE),禁止用于金屬電極(如鉑電極、銀電極)或不耐酸的塑料部件; |
次氯酸鈉溶液(0.5%-1%,即稀釋 84 消毒液) | 生物膜(如藻類、細菌滋生形成的滑膩膜,常見于長期檢測富營養化水樣后) | 用棉簽蘸取溶液擦拭生物膜表面,或短暫浸泡(2-3 分鐘),后用純水撤底沖洗,再用軟布擦干 | 1. 清潔后需確認無氯殘留(可通過 pH 試紙檢測沖洗水 pH,或用硫代硫酸鈉溶液中和殘留); |
無水乙醇(分析純) | 頑固有機物殘留(如油污、樹脂類物質)或鏡頭表面的指紋 / 油污 | 用鏡頭布蘸取少量無水乙醇,輕輕擦拭污染處,待乙醇揮發后,再用純水輕沖一次(若有殘留) | 1. 僅適用于耐醇材質(如石英玻璃、大部分工程塑料),禁止用于某些橡膠密封圈(可能導致老化); |
三、特殊場景清潔工具(針對特定類型 COD 傳感器)
不同原理的 COD 傳感器(如紫外吸收法、重鉻酸鉀消解 - 比色法、電化學法)結構不同,清潔工具需針對性調整:
紫外吸收法 COD 傳感器(核心為光學窗口):
額外需備 “鏡頭紙 / 專用光學清潔劑"(如相機鏡頭清潔劑),用于去除窗口表面的頑固污漬,確保透光率;
若窗口有劃痕風險,可搭配 “超細纖維清潔棒"(如光纖清潔棒),精準清潔窗口邊緣縫隙。
重鉻酸鉀消解型 COD 傳感器(核心為反應池、進樣管路):
需備 “專用清洗管路刷"(細直徑、軟毛,適配反應池內徑),用于刷洗反應池內壁的消解殘留(如重鉻酸鉀還原后的鉻鹽沉淀);
清潔后需用 “校準液(空白樣) " 沖洗管路 2-3 次,確保無試劑殘留影響下次檢測。
電化學法 COD 傳感器(核心為工作電極、參比電極):
需備 “電極專用拋光紙(如 0.3μm 氧化鋁拋光紙) ",用于電極表面氧化層或污染物的輕微拋光(如鉑電極表面變黑時);
拋光后需用純水沖洗,并浸泡在對應電解液中活化(如氯hua鉀溶液),不可直接干燥存放。
四、清潔后檢查工具
清潔完成后,需通過工具確認清潔效果,避免殘留污染物影響檢測精度:
手電筒 / 強光臺燈:照射光學窗口,觀察是否有劃痕、污漬殘留(若有光斑不均勻,說明仍有污染);
pH 試紙 / 電導率儀:檢測沖洗水的 pH 值或電導率,確認無酸堿試劑、鹽類殘留(如鹽酸、次氯酸鈉殘留);
棉簽(干凈):擦拭清潔后的表面,若棉簽無污漬,說明清潔撤底。
總結:清潔工具選擇核心原則
材質匹配:優先用物理清潔(軟刷、純水),必要時用化學試劑,且需確認試劑不腐蝕傳感器部件;
避免損傷:禁止用硬工具(鋼絲刷、刀片)刮擦,禁止長時間浸泡(尤其酸 / 堿試劑);
無殘留:清潔后必須用純水撤底沖洗,確保無試劑、洗滌劑殘留,最后擦干或晾干(避免水分進入電路)。